关键词: 全国招教 2017
【每日一练】招教教育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2.在一个班级中,既有高年级学生也有低年级学生,老师分时段授课,布置作业。这种教学形式叫作( )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3.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 )
A.绝对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4.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A.学生 B.教师 C.家长 D.校长
5.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知识,并在教学中间接认识世界。这就是( )
A.有领导的认识 B.认识的教育性
C.认识的交往性 D.认识的间接性
6.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心理过程( )
A.记忆 B.意志 C.兴趣 D.情绪
7.“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反映的是下列哪种思维品质( )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8.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是( )
A.班杜拉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下列表达了人的心理过程的内容是( )
A.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
B.情绪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C.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D.个性、情感过程和认知过程
10.了解智力活动的动作结构,明确活动的方向的阶段是( )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原型内化 D.操作定向
二、判断题
1.学校教育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形态是教育的主体形态。( )
2.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人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 ( )
3.教育活动不只是局限于学校的范围,还涉及家庭、社区及其他社会机构。教师在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中应发挥自身优势,使各种教育因素形成合力。这表明教师主要扮演传道者的角色。 ( )
4.教师的讲授应以教科书为基本依据,不脱离教科书,又不照本宣科,而是对其做说明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和领会。 ( )
5.课堂自习是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活动,练习是课堂自习的主要形式。 ( )
6.为贯彻教管结合的原则,班级管理者应对学生坚持正面引导、耐心教育,并凭借要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约束其行为,实行严格教育管理。 ( )
7.小曾将面临初中升高中的升学考试,他既不想用功读书,又怕考不上重点高中,因此他感到很苦恼。小曾的这种心理冲突属于趋避冲突。 ( )
8.识记材料的性质对遗忘的进程有影响,一般来说,有意义材料、形象材料遗忘得较快,抽象材料不容易被遗忘。 ( )
9.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一般而言,效能感高的教师比效能感低的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更高。 ( )
10.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等,教师需要对刺激进行泛化,使学生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中。 ( )
三、案例分析题
1.某镇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李老师在一次期末考试后把学生成绩张贴到教室后面的小黑板上,并把后一名叫到了办公室,进行了严厉的训斥:“你每次都考这么少,拖了班里的后腿,影响咱们班的进步,真是没有救了!”
请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相关内容分析李老师的行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是当代西方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课程理论,其代表人物是该课程理论的创始人布鲁纳。
2.D【解析】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3.D【解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又称小可觉差;能够感受刺激之间这一小差异量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4.B【解析】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在全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
5.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认识的间接性的含义。
6.C【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兴趣属于个性心理倾向性的内容。
7.C【解析】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灵活地思考问题。它表现为能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思考问题;在条件发生变化时,能随机应变,及时地改变原有计划、方案,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8.D【解析】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早用动物做实验的研究,开创了动物心理学。
9.C【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10.A【解析】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明确活动的方向,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
二、判断题
1.×【解析】学校教育是一种制度化的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形态是教育的主体形态。
2.×【解析】素质可分为三类,即先天的自然素质(亦称生理素质)、先天与后天结合的心理素质、后天的社会素质。素质教育有三大基本任务:第一大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第二大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第三大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
3.×【解析】所谓协调员的角色,是指教师应在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系统中发挥协调和主导的作用,使各种因素形成合力,有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教育活动不只是局限于学校的范围,还涉及到家庭、学校、社区、其他社会机构。在这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中,教师是教育专业人员,受过专门训练,在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系统中能发挥协调和主导的作用,使各种教育因素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所以这表明教师主要扮演协调者的角色。
4.√【解析】教师正确的使用教科书要求教师做到: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科书,教师的讲授应以教科书为基本依据,不脱离教科书,但又不应照本宣科,而是对其作说明解释,帮助学生理解、领会。
5.√【解析】课堂自习是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活动,主要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程的预习、复习和练习,有时学生也自学一些与课程有关的材料。其中,练习是课堂自习的主要形式。
6.√【解析】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把班级的教育工作和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辩证地统一起来。具体地说,就是班级管理者对学生既要坚持正面引导、耐心教育,又要凭借要的规章制度要求学生,约束其行为,实行严格教育管理。
7.×【解析】双避冲突是指从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取其一的心理状态。小曾的心理冲突属于双避冲突。
8.×【解析】一般来说,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形象、直观的材料比抽象的材料遗忘得慢。
9.√【解析】一般来说,教师教学效能感会在以下三个方面影响教师的行为:(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效能感高的教师相信自己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成才,便会投入很大的精力来努力工作。效能感低的教师则认为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影响巨大,而自己的影响则很小,不管如何努力,收效也不会太大,因而常常放弃自己的努力。(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10.×【解析】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教师应该对刺激进行分化,才能使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
三、案例分析题
1.(1)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热爱学生首先要理智地爱,不溺爱、不偏爱;其次要无私地爱,一视同仁;再次,爱与要求相结合。而材料中的李老师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持歧视的态度。
(2)师爱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学生在遭受挫折时,教师的爱给他们以自信;在遇到困难时,教师的爱给他们以勇气。教师的爱具有神奇的力量,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和幸福感,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材料中李老师显然没有认识到师爱的重要作用,其做法很可能适得其反。
(3)在小黑板上公布学生的成绩,这一做法欠考虑。我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